認識竹林

竹林襌風

屹立在香港荃灣芙蓉山路的竹林禪院,為禪門臨濟宗的傳承法脈。香港竹林禪院承續臨濟宗風來接引徒眾,同時滙集天臺教觀與淨土實修等法門於一爐。從而,闡南天之佛唱,滙香江之聖流,而為“竹林家風”。以此廣開法雨福筵,澤被群生,而為中外信眾在香港學習佛法的實修叢林。
「自修性是功,自修身是德!」(節錄自《六祖壇經》)
相傳達摩禪師(483 – 540年)從印度東渡,將禪宗法門傳至中國。衣砵傳承至六祖惠能禪師(638 – 713 年)後,南下嶺南,一華開五葉而繁衍出南宗禪的五家七宗。再傳至臨濟義玄大師(?- 867年),南宗禪法大張天下,後世遂稱其傳承為臨濟宗。竹林禪院啟建以來,秉承六祖惠能禪師之禪法,依續臨濟宗之法旨,弘宗演教,廣修功德,惠及眾生。

臨濟之宗風,般若為本、以空攝有、空有相融,禪風剛勁,素有臨濟將軍之稱。臨濟義玄禪師(?- 867年)的師父是黃蘗希運禪師(?- 850年) 繼承了馬祖道一禪師(709 – 788年)所倡導的“即心即佛”的思想,並將其發揚光大,而為“心即是佛”之說。 “性即是心,心即是佛”。臨濟義玄禪師從黃蘗希運禪師學法33年。他要求弟子和信徒首先必須建立對佛法、解脫和修行的真正見解,確立自信,尋求解脫成佛,主張修行不離日常生活。臨濟義玄禪師主張“以心印心,心心不異”,後世遂有承續臨濟義玄禪師的“心心相印”一說。臨濟義玄上承六祖惠能,歷南嶽懷讓(677 – 744年)、馬祖道一、百丈懷海(749 – 814年)、黃蘗希運的禪法,以其機鋒凌厲,棒喝峻烈的禪風聞名於世。
我們來參參香港竹林禪院天王殿的門聯,就能知道“竹林家風”所體現的機鋒凌厲,棒喝峻烈的禪風:

竹本虛心會得香嚴一擊方知來路,
林無自性能明龍猛三觀即識歸程。

再參大雄寶殿內的這則對聯,即可知“竹林家風”所闡示的禪法之“心印傳承”,以及直指佛果的“圓頓門徑”,從而令行人頓顯清淨圓明的本覺體性:

具法報而應化雖現三身原一體,
示東西以分修縱聞二土豈殊途。

啟建緣起:

竹林禪院佔地四十多萬平方呎,居高臨下,莊嚴清淨。而啟建禪院緣起,則可追溯到1928年,當年開山祖師,因地藏菩薩三次報夢,欲於芙蓉山頭覓地興建道場,遂有六位善信發菩提心,捐鉅款於芙蓉山購地建寺,並參照中國名山古剎的藍本而設計建成。 1932年10月23日,浮屠寶殿落成,殿內供奉了全港最大的地藏王坐蓮花像,並於同年定名為竹林禪院,從此正式開啟了竹林禪院普渡眾生的大門。

地藏王地:

及後竹林禪院得到該六位善信繼續發心支持,加上其他信眾護持下,其他佛殿及建設,亦相繼完成。自此,禪院地域,亦被廣稱為“地藏王地”,以紀念地藏菩薩報夢建寺的功德。 

竹林禪院的建築,基本上為三進式院落設計,山門一進,為禪院庭園,信眾可於此處購買香燭花果,以作參拜供奉之用。但禪院為佛門清淨地,戒殺素口,謝絕善信以肉類葷腥等作供品。

庭院莊嚴:

從庭園拾級而上,便到達莊嚴清靜的天王殿,正門可見接引眾生;笑口常開的彌勒佛,進殿後,殿內兩側竚立著四大天王,中央供壇是背靠著彌勒佛,負責守護道場的韋陀菩薩。

彌勒菩薩是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的十地等覺的補位菩薩,現時在兜率陀天內院為天人說法;將來會下生人間,在龍華樹下成佛,以教化眾生。四大天王是護持佛法的菩薩:東方持國天王手捧琵琶,彈破苦空色殻;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,斷除煩惱; 西方廣目天王手拈寶珠,無垢光明;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佛塔,賞賜福德。韋陀菩薩是鎮守世界東、西、南三州的護法神,守持金剛杵,受佛屬咐守護佛寺,故面向大雄寶殿而立。

從天王殿再進,是寛濶的庭院,兩側分別建有鐘樓及鼓樓。再沿梯級往上行,便是大雄寶殿,正中壇城供奉三寶佛(阿彌陀佛、釋迦牟尼佛、藥師佛),左右兩旁端坐十八羅漢,而三寶佛壇背後,是觀音經變圖,重現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的景況。

步出大殿,便再進一門,此處有涼亭休憇地方,可供信眾小休,休憇處的左側尚建有觀音殿,右側是玉佛殿。上層是浮屠寶殿,現在已改名為地藏殿,旁邊則有祖堂及香積廚。禪院外圍,沿山邊斜坡再上,為五百羅漢寳殿、法堂、禪堂及藏經閣。

廣修功德:

竹林禪院啟建八十多年來,一直弘揚佛法,廣作善行,此宗旨於未來會更進一步得到發揚。除了定期舉行法會,廣渡眾生外,更會全力推動慈善事業,務求為社會廣謀福祉。

以戒為師,
當記取大覺世尊圓音遺教,

是心作佛,
莫辜負各人自己本命靈光。